热点背景:
几天前,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教学专业研三的学生林吉,收到了一封标注来自“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”的招聘回复邮件。除了通知她“材料已通过初步审核”,还附带了一个供微信支付的二维码,请她提前支付100元的“考务组织费”。实际上这是一个招聘。随着一年一度的招聘季到来,找工作又现“花式”。
分析:
冒用正规单位名称、钻第三方平台的空子、动辄发起高额贷款等等,这些层出不穷的花式招聘,一则让初入社会的大学学子防不胜防;二则一旦落入招聘,轻则泄露个人信息,重则损失一笔钱财,而不慎落入招聘陷阱,更会有性命之忧;三则花式招聘的存在,也扰乱着正常的招聘市场,从而导致求职季的陷阱重重。
可以说,“花式”招聘是每年求职季的特有现象,难打难绝的背后,一是因为刚入社会的求职者,法律意识和防骗意识差,依法维权能力不足;二是因为一些骗子太狡猾,精妙,抽身也快,比如,有的将用人单位发布的正式招聘信息中的联系方式替换后散发,引人中招;三是因为对于一些招聘打击力度疲软所致。
如何应对:
基于上述之因,让“花式”招聘消弭甚至是绝迹,就须打好组合拳。其一,应整顿规范招聘环境。比如,各地人社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正规的招聘会,或者网络招聘会,为供需双方搭好平台;还如,采取措施,规范劳务中介行为,严厉打击劳务“黑中介”和中介违规经营行为,使无证经营、非法招工、使用霸王条款的中介无立足之地。
其二,对“花式”招聘形成严打态势。比如,对打着“创业、就业”的幌子,以“招聘”“介绍工作”为名,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组织,须坚决铲除;而对于一些打着招聘名号,以培训结束保证工作的承诺“忽悠”学生加入贷款培训的公司,也须严厉打击;尤其是,对网络招聘也不能小觑,严打严管同样重要。
其三,学校和家长不妨做好学子们的求职向导。比如,学校在学生走出校园前,也应做好就业辅导,即便是在走出校园后,不妨也给予些关注和帮扶,让毕业学子顺利踏入职场;家长作为过来人,也需要帮助孩子们做好求职参谋,尤其是孩子去外地应聘,更应在生活和求职方面给予更多关爱,并保持通讯畅通,以规避招聘带来的伤害。
当然,对于求职者而言,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,应摒弃急躁心理,应该把核实工作做在前面,比如,通过各种渠道核查企业的基本信息,确定是否存在、是否有招聘、是否有正式的等等;同时,面对门槛极低、高薪承诺的招聘信息,更须慎之又慎;一旦误入招聘陷阱,应想方设法进行依法维权,切莫一忍了之。
热点来源:中国青年报 东方网
2018宝清公务员面试热点求职季谨防
双鸭山考研/公务员相关信息
2020-03-13
2020-03-12
2020-03-11
2020-03-10
2020-03-09
2020-03-06
2020-03-06
2020-03-05
2020-03-05
2020-03-04